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党纪学习教育走深走实,进一步发挥基层党建与文化育人工作的互融共促,进一步提升理论宣讲质效,切实推动双方发展,扩大学校红色文化宣讲的覆盖面、传播度和影响力。2024年6月7日上午,钱学森图书馆第二党支部联合国务学院“红印”校史宣讲团共同开展以“致敬先烈丰碑,共燃红色火种”为主题的集体备课会。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关工分委副主任陈泓、钱学森图书馆第二党支部成员及“红印”校史宣讲团骨干成员参加活动。备课会由钱学森图书馆第二党支部宣传委员张文珺主持。
钱学森图书馆学术研究部副部长汪长明受邀在会上以“科学家精神的历史流变与主题演化”为题进行领学。他以科学家精神的历史源流、话语嬗变、主题演化为主线,通过大量可视化的图谱生动展现了科学家精神的实体化过程。他指出,科学精神是科学家精神的逻辑起点和价值原点,科学家精神是科学精神的人文升华与价值归宿。科学家精神属于中国语境下的话语体系和学术体系,经历了空间维度近代科学的中国化、心理维度科学精神的人格化、时间维度科学家精神的时代化一百余年的三次历史流变,以及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从民族危难、科学救国,民族独立、科技报国,改革开放、科技立国到民族复兴、科技强国的四次主题演化。在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新的历史时期,弘扬科学家精神是构建中国话语体系、讲好中国科技故事、传播中国时代强音的核心要义与根本要求。
钱学森图书馆第二党支部书记茅艳雯以“延安时期党的‘四个服从’教育”为主题为现场党员作微党课分享。党课紧扣“四个服从”,详细阐述了其形成过程、精神内涵和实践意义。她表示,“四个服从”是中国共产党最根本的政治纪律,是党的民主集中制最核心的基本原则,是检验每一位共产党员党性意识的重要标准。在全党开展党纪学习教育的当下,回顾“四个服从”的形成过程,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清其重大意义。对每一个党员和干部而言,坚持“四个服从”,对党绝对忠诚,最重要的是落实到行动上、体现在工作中,树牢“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切实做到学纪、知纪、明纪、守纪,将党纪内化为日用而不觉的言行准则。
“红印”校史宣讲团团长周鸿深情回顾了宣讲团的红色探索之路。她从宣传团的成立初衷讲起,详细介绍了宣讲团的组建过程,并分享了团队在挖掘和宣讲上海交通大学徐汇校区的红色历史建筑以及英烈人物故事方面的丰富经历。她希望通过宣讲活动帮助广大交大学子铭记红色校史、体悟青年爱国奋斗精神,激励新时代的交大青年把历史自信转化为行动自觉,在奋发有为中践行“饮水思源、爱国荣校”校训精神。
“红印”校史宣讲团副团长夏铮翔作为学生宣讲团代表发言,他讲述了自己在宣讲团服务的经历和感受,也希望团队不仅能在学校内发挥作用,更能走出学校、走向社会,向更多人传递交大的红色基因,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最后,陈泓老师对集体备课作出点评,并对钱学森图书馆和“红印”校史宣讲团联合集中备课的顺利开展表示祝贺。他表示,双方要继续深入合作交流,将馆内宣讲与校园宣讲相结合,为访客来宾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陈泓特别指出,交大徐汇校区内的执信西斋、工程馆、老图书馆等重要参观点与科学家精神有着紧密的联系,并借由钱学森图书馆与徐汇交大紧密相连的优势,通过双方的强强联合,定能在传承科学家精神和校史文化方面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
致敬先烈丰碑,共燃红色火种。通过参加此次集体备课会,参会成员纷纷表示受益良多,双方通过互联共建,全面深化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讲好交大红色故事,弘扬科学家精神。未来双方将继续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深度挖掘徐汇校区的红色故事,共同携手探索生动多样的宣讲模式和宣讲内容,号召更多的交大青年学子积极把青春年华融入时代旋律中,共同发出属于交大人的时代强音!